與眾不同的“期末詩歌評語”,不僅在表達方式上讓人耳目一新,也折射出老師對教育的熱愛和對學生們的深情?;?個月的時間完成46首別出心裁的詩歌,每首詩歌28個字,透過這些文字和符號,一位潛心教書、靜心育人的好老師形象躍然紙上。
不論是學生的性格,還是本學期表現,抑或對學生未來兩年初中生活的期待與祝福,通過符號互動,詩歌形式的期末評語讓師生之間完成了一次無聲的交流。通過“期末詩歌評語”,學生們不僅可以從老師那里得到評價與反饋,也可以得到一些意見和建議。此外,“期末詩歌評語”有助于激勵和鞭策學生們,讓他們重新認識和發(fā)現自己,從而進行清醒的自我調適,成為更好的自己。
學生們雖然擁有同樣的身份標簽,但在許多方面卻存在著鮮明的差異。通過“期末詩歌評語”,老師能夠對學生們進行更有針對性、更加個性化的指引與輔導。老師手寫“期末詩歌評語”,并非一種簡單、重復的機械勞動,而是心靈與心靈的碰撞,其育人功能不容忽視。
手寫“期末詩歌評語”并非老師的角色義務,而是主動的責任與擔當。一個好老師,不僅應該關心孩子們的學習成績,也應該關心他們的精神世界,關注學生們的情緒情感和精神訴求。收到老師手寫的“期末詩歌評語”,學生們不僅能夠感受到老師的愛與尊重,也能夠得到啟發(fā)和思考。
熱愛教書育人的工作,能夠從中發(fā)現樂趣、發(fā)揮作用、實現價值、贏得尊重,好的老師猶如點燃孩子們希望之燈的燃燈者,可以燭照和溫暖學生們前進的道路。將學生時刻放在心上,對職業(yè)擁有敬畏和價值信仰,全身心投入教書育人,為了將工作做好愿意多努力、多付出乃至多犧牲……在一個流行“快餐文化”的社會中, “期末詩歌評語”不僅具有文字之美、表達之美,還具有篤定、沉靜、堅韌、細致的精神之美和價值之美。
在一些習慣了功利和算計的人看來,“期末詩歌評語”不能帶來立竿見影的好處和收益,卻需要老師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得不償失。實際上,“期末詩歌評語”并非無用功,老師的用心用情和教育的溫度,學生們不僅接收得到,也能吸收得了。
正如愛爾蘭詩人葉芝所言,“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那些默默播種的好老師在孩子們心中點燃一把火,自然能夠收獲無數夢想。有這樣的好老師,不僅是學校的幸運,也是孩子們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