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_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_成人无码h黄动漫在线播放_69国产精品成人无码视频_国产A∨野战精品无码_亚洲一卡不卡在线观看

首頁 > 文化教育 >  正文

未成年人:中國志愿服務的新生代

2020-07-31 17:52:42 來源:人民網 字號:
 進入2020年,疫情防控成為志愿服務最重要的內容;與此同時,社會治理、鄉(xiāng)村振興、文明實踐、扶貧攻堅等志愿服務繼續(xù)推進。為此,廣東省社工與志愿者合作促進會、廣東省團校志愿服務研究中心連續(xù)開展兩次全國性志愿服務問卷調查:第一次是2020年2月開展的“各省市志愿者參與疫情防控服務問卷調查”,第二次是2020年4月開展的“文明實踐與公益小鎮(zhèn)志愿服務問卷調查”,其中都涉及未成年人參與志愿服務情況。

  兩次調查均由“社志會”微信公眾號發(fā)出問卷,志愿者通過網絡填寫回答。第一次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9926份,其中18歲及以下人員占8.64%。第二次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40551份,其中18歲及以下人員占5.05%。全國31個?。▍^(qū)、市)都有志愿者填答問卷。

  未成年人參與志愿服務有哪些新領域、新內容、新方式?未成年人參與志愿服務與成年人有什么區(qū)別,需要把握哪些特點?

  調查團隊以“文明實踐與公益小鎮(zhèn)志愿服務問卷調查”的數據為主,結合疫情防控問卷調查數據,聚焦上述重點問題,對未成年人參與志愿服務情況進行了初步分析。

  未成年人越來越主動參與志愿服務,動機多樣

  問卷調查顯示,未成年人在過去的一年中,參與志愿服務“每年1次”占41.04%,“每季度1次”占30.78%,“每月1次”占19.59%。調查表明,未成年人參與志愿服務主要是為了體驗和感受,每年用一定的時間參與幫助社會、幫助他人,從而奉獻愛心、服務學習。

  進入21世紀,結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格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借鑒國外未成年人參與志愿服務的經驗(包括親子義工、志愿家庭、學校志愿服務等),我國越來越多地倡導和鼓勵未成年人參與志愿服務。從調查數據看,參與頻率在逐漸增加。

  未成年人的志愿服務參與動機也呈現多樣性。

  從調查數據看,未成年人選擇“幫助有需要的人”占70.25%,中老年人選擇“幫助有需要的人”占79.40%。但在其他選項上呈現出差異性,反映不同年齡的志愿者在動機和需求上有所區(qū)別。如“鍛煉自己的能力”選項,中老年人選擇率是 28.63%,未成年人選擇率是49.78%;對于“增加社會見聞,獲得和豐富自己的經驗”選項,中老年人選擇率是19.78%,未成年人選擇率是26.62%。

  通過比較分析,調查團隊發(fā)現,未成年人由于正處于學習、成長階段,更期望在志愿服務中鍛煉能力、豐富經驗,從而提高適應社會生活的素質。

  廣東省團校志愿服務研究中心教授、廣東省社工與志愿者合作促進會會長譚建光表示,成年人與未成年人在參與志愿服務的時候,都有幫助社會人群的愿望,也有自我豐富和提升的需求,但是未成年人的自我發(fā)展需求更加強烈、 突出一些。

  未成年人安全有序參與志愿服務,途徑多樣

  近年來,我國志愿服務領域越來越廣泛、內容越來越多樣,未成年人能夠根據年齡特點選擇參與簡便、易行、有效、安全的志愿服務項目。

  從調查數據看,未成年人參與最多的是“環(huán)境維護”服務,包括環(huán)境保潔、綠化維護、環(huán)境美化等,占56.81%;其次是扶貧幫困(為下崗職工、殘疾人、老年人、失學兒童、特殊困難家庭等弱勢群體提供幫扶),占31.12%。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冠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過程中,未成年人也積極關注并參與。

  調查發(fā)現,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參與防疫志愿服務的渠道差異較大,也反映出未成年人社會動員的不同渠道。在疫情防控最緊張的時候,大中學生都放假離開學?;氐郊抑校瑓⑴c此項工作主要不是“單位(學校)的要求”,而是出于自己的主動和熱情。

  未成年人擁有較多自主性、靈活性。對于“社會組織招募”“親戚、朋友等他人介紹”兩個選項,未成年人選擇率分別是61.42%、42.07%,均高于成年人選擇率??梢?,未成年人主要通過公益機構、志愿組織招募和家長、親友介紹參與防疫服務,在社區(qū)和鄉(xiāng)村防控宣傳、環(huán)境衛(wèi)生等服務中發(fā)揮作用。調查數據反映出近年來志愿服務社會化程度提高,單位之外的志愿服務參與機遇增多,未成年人可通過不同的途徑參與服務活動。

  選擇適合易行的志愿服務項目,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的安全健康。因此,未成年人志愿者特別是中學生志愿者較多選擇網絡防疫服務項目,通過網絡渠道開展志愿服務。從調查數據看,未成年人運用網絡“轉發(fā)、宣傳相關的防護知識”的占48.25%,“轉發(fā)疫情防控志愿服務信息”的占46.97%,“轉發(fā)捐款捐物的信息”的占21.56%。此外,未成年人還通過網絡參與“藝術戰(zhàn)疫”志愿服務,編寫和創(chuàng)作激勵抗擊疫情的文藝作品;通過網絡開展慰問和溝通,為隔離觀察、居家防護的人員提供溫馨關懷等。

  調查團隊還發(fā)現,在全國各地的試點縣區(qū),未成年人積極參與到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之中,一方面運用生動活潑的方式宣傳新時代新思想,傳播文明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在志愿服務中獲得體驗和成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從調查數據看,未成年人對于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宣講方式,選擇率排第一、第二位的分別是“理論觀點新穎”(占47.83%)、“多講案例故事”(占44.94%)。這表明,未成年人在學習和掌握新思想新理論的過程中更喜歡新穎、活潑、生動、有趣的方式,這些方式能夠實現“寓教于樂”“潤物細無聲”的主流價值傳播效果。

  伴隨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特色小鎮(zhèn)建設掀起熱潮,其中,公益小鎮(zhèn)建設即通過發(fā)展公益志愿服務和營造友善關愛文化,構建和睦生活、共建共享的家園,成為新時代城鄉(xiāng)發(fā)展的新動向、新趨勢,也成為未成年人參與志愿服務的新場所、新途徑。調查發(fā)現,未成年人樂意參與公益小鎮(zhèn)志愿服務的占72.64%。

  未成年人成為志愿服務的新生力量

  “伴隨中國志愿服務的發(fā)展壯大,未成年人參與志愿服務將成為促進成長成才的有效途徑。”結合近些年的走訪調研以及問卷調研結果,譚建光表示。

  為什么未成年人近年來逐漸成為志愿服務的新生力量?

  譚建光解釋,之前志愿服務一直沒有發(fā)動和推動14歲以下未成年人參與,但是這些年教育部門、各級團委、文明辦等部門陸續(xù)針對中學志愿服務發(fā)文,并在一些社區(qū)內組織小志愿者開展親子志愿服務活動。“這幾年從黨和政府各級部門政策、推廣等方面,對未成年人參與志愿服務越來越重視。”

  他也提醒,目前從安全風險的角度考慮,未成年人參與志愿服務要有監(jiān)護人陪同或者征得監(jiān)護人同意。

  去年,譚建光曾到深圳調查,發(fā)現一個現象。有些志愿者告訴他:“我們現在快‘下崗’了。”原來,中學生有參與志愿服務的相關要求,很多學生要到圖書館等相關崗位服務,所以成年人志愿者就會在寒暑假等中學生志愿者參與比較集中的時間段把崗位讓給他們。

  另一方面,譚建光還了解到,很多家長越來越支持孩子參加志愿服務,讓孩子在志愿服務中為社會作貢獻的同時鍛煉孩子。以參與式鍛煉替代說教,讓孩子在人格、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這是家長比較看重和支持未成年人參與志愿服務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也是未成年人成為志愿服務新生力量的一個客觀因素。

  譚建光表示,未成年人參與志愿服務成為一種新生力量,有兩個方面的效應。志愿服務現有主體力量的基礎上,新生力量是一種補充,另外,新生力量帶來新的活力和新的特色。

  譚建光團隊進行實踐調查發(fā)現,在好幾個試點縣區(qū),一些小學的志愿服務活動在這里開展,小孩子的思維在實踐中得到開發(fā),同時,在對本地民俗文化的挖掘中,小孩子融入文明實踐,使得文明實踐更有活力。

  譚建光多年從事中國青年志愿者的發(fā)展方向研究,他表示,未成年人參與志愿服務的雙功能長期客觀存在,但是過去對此研究不夠,他在之前的研究中就曾提及青少年志愿服務的雙功能。“很多中小學老師向我反饋,雙功能對他們很有啟發(fā)。過去一般理解志愿服務就是幫助他人,但是對于青少年來講,真正幫助他人的功能只是一個部分,更重要的部分是自我體驗、自我教育、自我成長。”

  譚建光解釋,從育人的功能來說,如果僅僅是灌輸式講道理,孩子們接受起來相對被動,但通過參加志愿服務進行親身體驗,效果就會更好。比如到敬老院參加志愿服務,看起來是陪伴老人,但是在交流中老人的經歷或者一些鼓勵,會讓小孩子們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志愿服務的雙功能雖然在各個年齡層次都存在,但對成年人來說助人功能為主,育人功能為輔。未成年人正在價值觀的形成過程中,參與志愿服務可以促進自己在實踐中接受和理解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這對促進其個人成長更重要。

版權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為“鹽城新聞網”或“鹽阜大眾報”“鹽城晚報”“東方生活報老爸老媽”各類新聞﹑信息和各種原創(chuàng)專題資料的版權,均為鹽阜大 眾報報業(yè)集團及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通過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上述來源。

關注我們

  • 微信

  • 客戶端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