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酸就是鹽酸菜。說到記憶當(dāng)中最深刻的一道菜,一定是鹽酸菜扣肉這道菜代表家,也代表爸爸最深沉的愛。
以前我以為這道菜很簡單,直到我真正跟隨著父親學(xué)習(xí)做這道菜,才知道這其中的艱辛。
貴州酸就是鹽酸菜
我很少做這道菜,直到有一次思念的緊才開始嘗試自己做。在買菜的時候就遇到了困難,里面需要遇到很特殊的配料,就是鹽酸菜,但是鹽酸菜在我們本地叫做貴州酸。
我們雖然是廣西人,但臨近貴州邊界,所以口味和貴州那邊非常的相似。
廣西有很多出名的扣肉,比如說芋頭扣肉、梅干菜扣肉、豆豉扣肉……但這些扣肉都非常出名,各地都有混雜的配料賣,唯獨我們的口味在這些地方都是沒有的,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樣的扣肉。
甚至是我所在的那一個縣,都是只靠近貴州邊緣的人,比較愛吃,也比較會做這樣的扣肉。
再加上這個配料,爸爸媽媽買的時候都是一斤一斤的買,它沒有實際的包裝袋,是有一個大大的桶,從桶里買的。
所以那個時候我不知道這個叫什么,在菜市場買的時候就直接說貴州酸,貴州酸。我尋著記憶找了好久才在一個大桶里聞到那個味道,老板告訴我這叫鹽酸菜。
漫長時間等待的扣肉
找到了熟悉的味道后,接下來是找一塊上好的五花肉。
五花肉最好的選擇就是肥瘦相間,皮的地方稍微厚一點,因為我們后面需要扎皮,皮必須像虎皮一樣松松軟軟,但是又富有彈性,才是一個非常合格的扣肉。
第一步,煮
放在冷水當(dāng)中蒸煮去掉浮沫,放一些姜片去了腥味,一煮就是兩個多小時,什么才是煮熟的標(biāo)準(zhǔn)?用筷子輕輕一扎肉能夠完全穿透。
同時,皮不能煮爛,可以扎透肉,但不能夠完全的扎透皮,皮要保持一定的彈性。把肉直接翻過來,用特殊的針扎皮。
第二步:炸
我們一般用自家榨的茶油炸肉,皮要炸的非常酥,用鏟子敲上去有那種很清脆的聲音,就證明皮已經(jīng)炸透了,而另外一面輕輕炸一下可以看得到焦黃焦黃的就可以了,不能夠炸的太過。
炸好了之后需要泡在冷水當(dāng)中放軟,將皮的那一面,完全沉浸于水中,確保切的時候皮是松松軟軟的。
整個過程至少持續(xù)4個小時以上才能夠完成,做這么一道菜,至少需要花費半天的時間,而這還沒完。
里面的秘密調(diào)料
把水里泡軟的扣肉撈起來,切成厚薄相同的肉,每一片肉大概有自己4指長、1指寬。
然后在調(diào)料盆里放入啤酒,啤酒有去腥的作用,一碗扣肉也是我們正常計算的10塊扣肉,需要60毫升的啤酒。
鹽酸菜可以剁碎也可以不剁碎,看個人的需求選擇。然后加入腐乳,腐乳最好是選那種有一點辣的腐乳,肉本身比較膩,鹽酸菜可以解膩,但太多的酸,會使得本身肉的味道降低,所以加入一點點辣,會提升整體的味道。
把切好的肉倒進(jìn)拌好的調(diào)料當(dāng)中,腌制半個小時以上,然后倒著擺盤,皮貼著碗底擺。這樣能讓皮先熟,而且更有彈性。
接下來就是正常的調(diào)味醬油、蠔油,口味重的可以加一些鹽,如果口味不算很重的話就不用加鹽了。在空隙當(dāng)中以及肉的上面撒調(diào)味,隨后就是上鍋蒸20分鐘左右。
蒸好之后就是我們的重頭戲了,翻碗,上碗扣著下碗,手腕一轉(zhuǎn),就讓里面的肉顛倒過來,皮在了上面,肉在下面。
一碗帶著記憶的香噴噴的佳肴就做好了,代表家,代表愛。